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学生眼中,专业课教师汪杰敏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他们最需要指引的地方——从精心策划的主题班会,到深夜查寝的关切问候;从创新创业大赛的激烈赛场,到企业研发基地的认知前沿。他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“引路人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立德树人的责任与情怀。
(一)主题班会,点燃梦想的火种
汪老师深知,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,更是价值观塑造和未来规划的起点。他精心设计每一次主题班会,让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。校外成功企业家带来的创业故事,点燃了同学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;邀请学科带头人朱镇教授入校做深度讲座,引领着他们对专业的认知。面对Python学习的难关,他细致分析、传授方法;针对未来的迷茫,他剖析就业形势,引导大家早早锚定大学四年的学习与职业航向。这些班会,如同一盏盏明灯,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。
(二)深入生活,守护成长的温度
教育的温度,往往藏在最细微的关怀里。汪老师坚持不定期走进学生寝室,这不仅是查寝,更是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。在方寸之间,他观察着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情绪起伏。宿舍卫生的提醒、作息不规律的关切、生活困难的及时解决……他用细致入微的关怀,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健康、和谐、温暖的“家”,让远离家乡的学子感受到真切的依靠。
(三)赛场磨砺,培育创新的翅膀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,汪老师积极推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。他与教研室主任共同努力,鼓励并带领班级精锐出战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三创赛”。从选题构思、团队组建,到方案打磨、答辩演练,他全程护航,倾注心血。最终,班级团队在校赛中勇夺一等奖和最佳创新奖,汪老师老师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。这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学生们实践能力、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精彩绽放。
(四)搭建平台,拓展能力的边界
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,汪老师与教研室主任共同牵头,成功申报创建了大数据社团。从沟通协调到材料准备,他亲力亲为,只为打造一个连接课堂与产业、激发潜能的空间。社团将成为大数据竞赛、技术研讨、企业参访的枢纽,让同学们在丰富的活动中锤炼技能,交流思想,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。
(五)产教融合,洞察未来的脉搏
大数据专业的学生需要紧贴时代脉搏。汪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走进海默机器人生产研发基地进行认知实习。在机器人生产线和研发实验室里,同学们亲眼目睹前沿科技的应用,与企业导师深入交流行业动态。这次“沉浸式”体验,不仅深化了专业认知,更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,让书本知识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“活”了起来。
(六)创新实践,点亮个性的光芒
在汪老师的教育理念中,个性化培养至关重要。他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期末成绩,精准识别学习困难学生,及时伸出援手。他更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独特潜力,量身定制成长规划:鼓励竞赛爱好者组队参赛,提供资源支持;引导编程能力突出的学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(如智慧消防巡检系统开发)。他提出“大数据+X”能力培养理念,鼓励学生在精通专业的同时,拓展跨界视野,成为复合型人才。跨学科融合教育也是他的特色,旨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
(七)以生为本,照亮前行的远方
回顾十多年的教学生涯,汪老师始终将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理念贯穿始终。从思想引领到学业帮扶,从生活关怀到能力拓展,从创新实践到产教融合,他用真诚与专业,陪伴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每一位学子成长。那些在寝室里的谈心、在赛场上的并肩、在实验室中的探索、在企业里的见闻,都凝聚成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展望未来,汪老师老师将继续深耕育人沃土,不断提升自我,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光和热。他期待与更多师生携手,共同书写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精彩篇章,助力每一位学子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,扬帆远航。
导师寄语:“教育的意义,在于点燃心火,照亮前路。愿与你们同行,在数据的海洋里探索真理,在创新的实践中定义未来。” —— 汪杰敏